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,四川南充的“大熊貓木偶”驚艷亮相,震撼了全世界,木偶表演引起了全球人的關注。
這種集文學、音樂、美術、雕刻、演藝于一身的綜合性藝術,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史中,都印刻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木偶戲,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的同時,也承載著許多人溫馨快樂的童年記憶。
踏入2019年,廣東衛視著眼“非遺文化木偶戲”,匠心打造全國首檔原創木偶文化交流競演節目《木偶總動員》這檔全民參與的合家歡節目,為木偶這種古老的藝術注入年輕活力和新時代的氣息。
在《木偶總動員》當中,傳統的木偶戲在電視技術加持之下,煥發出新的光彩。比如廈門市弘晏莊木偶皮影戲傳習中心的莊陳華老師,作為一個布袋木偶的非遺傳承者,在節目當中演出了布袋戲中的經典劇目《大名府》雜質橋段。
這個“十指能做天上人,掌上可出千古事”的布袋木偶戲,經過節目組用聲光電的舞臺手段,以及大量的特寫畫面、高速拍攝,劇目魅力變得更加突顯。細膩的木偶在攝像機的放大中,引起了現場觀眾的陣陣高呼,掌聲一輪接一輪。
在節目中,來自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的提線木偶小頑猴,耍起吉他跳上迪斯科;來自成都木偶劇團的變臉木偶,玩起了抖音體;來自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的杖頭木偶人偶情,上演了一場人偶合一的曠世之戀……
在《木偶總動員》精彩的節目表演背后,除了廣東衛視節目組近一整年的緊張籌備,不知疲倦地發掘中國和全球頂級的木偶劇團和民間藝術家,還有來自國際木偶聯會中國中心、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、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等業界專家和木偶匠人的藝術支持,每一個木偶人都在為傳承創新添磚加瓦。
廣東廣播電視臺臺長蔡伏青節目的啟動發布會上更講到:“進一步保護和傳承木偶這種民間智慧的結晶、延續民族文化的根脈、增強民族文化自信,是我們作為主流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;節目讓歡樂從臺上蔓延到臺下、從熒屏傳遞到生活中,為觀眾帶來幸福的正能量。”
精彩的木偶表演為冬日增添生機,木偶人的堅持與傳承如一團旺火,夢之隊與木偶匠人的傾情合作是否能夠點燃這個冬日?1月4日晚21:10,廣東衛視《木偶總動》,讓我們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