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完孩子后女人的身體格外虛弱,如果沒有休養好在后期會帶來各種疾病,尤其是子宮,在承受胎兒10個月的發育以及生產時的擴張,讓它格外虛弱,因此在產后需要做好措施來讓子宮快速恢復,了解清楚才能正確采取措施,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在產后做好哪幾件事才能讓子宮快速恢復?
一、及時排尿
一般順產的女性在產后6小時就能自主排尿,所以在產后6小時要觀察是否有尿液排出,也要積極讓自己排尿,因為過度充盈的膀胱會導致子宮收縮影響恢復,在產后要多喝水促進排便。
二、觀察出血量
在產后24小時如果出血量超過500毫升可以稱為產后大出血,而產后下出血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,因此在產后24小時要密切關注自己身體出血情況,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都要警惕,當出血量多時及時告知醫生。
三、及時喂奶
孕婦的初乳被稱為液體黃金,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抗體,如果能及時給剛出生的嬰幼兒吸吮,對嬰幼兒免疫力以及后期發育有極大幫助,而且及時喂奶能促進子宮修復,加速產后恢復,所以在產后要及時讓嬰幼兒吸吮,在吸吮的同時能刺激乳房分泌足夠乳汁。
四、做好個人衛生
大多數老一輩人認為在坐月子期間不能洗頭也不能洗澡和刷牙,但其實這主要是因為以前衛生環境差,而目前生活環境中條件得到很大改善,要做好衛生清潔,特別是陰道,因為在生產后應該會有大量惡露排出,做好衛生清潔,能防止病菌入侵。如若病菌入侵,則會導致子宮受損,讓子宮修復受阻礙。
五、適當運動
雖然在產后需要多臥床休息來讓子宮以及身體恢復,但在產后12小時如果感覺身體沒有異常,是可以嘗試下床走動的,適當走動能促進身體恢復,特別是子宮,而且適當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,促進腸道蠕動避免臥床,以免腸道蠕動變差而引發便秘。
總的來講,女性在產后想要讓身體恢復,并且讓子宮不受到傷害恢復正常需要做好以上這些事,畢竟在懷孕當中子宮受到的影響最大,要多加注意,并且出月子后要到醫院做詳細檢查,尤其是宮腔,通過檢查了解子宮各方面情況,才能在有問題時及時采取措施,避免子宮受到更嚴重的傷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