胚胎染色體異常,占早期自然流產50%以上的病因。有些夫婦是染色體異常攜帶者如平衡異位、羅氏異位等,雖然從外觀上看無異常,但他們孕育的胚胎很大幾率會出現染色體異常,最終發育障礙,以流產告終。
另外,配子及合子在發育過程中對外界環境極其敏感,環境中的致畸因素,包括放射線、病毒、藥物等因素均有可能造成染色體異常。對于這部分胚胎來說,流產起到“優勝劣汰”的作用,自然選擇,淘汰異常胚胎,其實對于維持物種的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。
男性長期處于高溫、輻射環境,或酗酒、吸煙等,可能改變精子質量,導致受精卵異常而發生流產。
母體因素包括:內分泌異常,如黃體功能不全、多囊卵巢綜合征、糖尿病、甲減甲亢、肥胖等;孕婦生殖器官畸形或器質性病變:子宮肌瘤、子宮縱膈、子宮腔粘連、子宮頸內口松弛等。
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自然流產的概率要比正常人高出3倍。因為子宮肌瘤會壓迫子宮局部組織,使子宮腔變形,不利于胚胎發育而導致流產。子宮頸內口松弛容易導致懷孕中期(5個月左右)發生流產。因為隨著胎兒逐漸長大,羊水逐漸增多,宮腔內壓力不斷增高,宮頸口突出而引起胎膜破裂。
子宮腔粘連導致子宮內膜受損嚴重而發生粘連,使宮腔縮小、變形,子宮內膜硬化而影響胚胎發育。孕婦懷孕前或者懷孕期間感染了病毒、細菌、寄生蟲等,也容易導致流產。
如過多接觸苯、甲醛、鉛、離子輻射等,造成胚胎異常而發育終止。